
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很多人觉得“纯”就是健康,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,饮水有三个层次的要求——安全(基础)、健康(含天然矿物质)、功能(改善生理状态)。今天我们结合权威专家观点,聊聊为什么长期喝纯净水可能不是最优选择,以及如何选对“健康水”。
饮水有三个层次:安全(无污染物,基础要求)、健康(含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/微量元素)、功能(能改善生理状态,如抗氧化);
纯净水通过深度处理去除了有害物质,但也流失了钙、镁等有益矿物质,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血镁含量过低,影响骨骼健康;
天然水(取自井、山泉等)经过最小限度处理,保留原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有益矿物质,更适合长期日常饮用;
水中的钙、镁等矿物质以离子态存在,与人体需求高度契合,吸收效率(约70%)优于食物中的结合态矿物质(约30%-40%);
展开剩余88%中国营养协会2024年调查显示,60%国人存在“隐性饥饿”(食物矿物质摄入不足),饮水是重要补充途径;
儿童、孕妇、老人对矿物质更敏感,优先选择含有天然矿物质的饮用水(如天然水、矿泉水);
海水淡化生产的纯净水因完全去除矿物质,长期饮用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(某沿海城市数据显示发病率高18%);
口渴是身体脱水信号(已缺1%水分),健康饮水需“少量多次”,每小时喝100-200ml;
一类水源地(如千岛湖)的水未受污染,能完整保留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(钾、钠)和微量元素(锌、硒);
饮用水选择要结合场景:应急/水质差时用纯净水,日常/长期用含天然矿物质的水。
问题1:为什么说“安全”是饮水的基础?王浩院士解释,健康饮水第一步是“不生病”——需确保水无细菌、重金属等污染物。比如未处理的河水可能含致病菌,必须先净化到“安全”标准,但安全只是起点,不是终点。
问题2: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答案是否。纯净水用反渗透技术去除了所有杂质,包括对人体有益的钙、镁离子。王浩院士举例,某沿海国家长期饮用海水淡化纯净水,人群血镁含量普遍低于正常水平,骨质疏松发病率高18%。
问题3:水中的矿物质真能补营养吗?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指出,食物中的矿物质常与草酸等结合(如蔬菜中的钙),吸收效率低;而水中的离子态矿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,对儿童骨骼发育、成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很关键。
问题4:天然水和矿泉水有什么区别?天然水取自自然水源(井、山泉),经最小处理保留矿物质;矿泉水是地下涌出的矿水,含一定量矿物盐,两者核心都是“保留天然矿物质”,均适合长期饮用。
问题5:长期喝纯净水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?浙江大学沈立荣教授研究发现,长期喝纯净水的儿童骨密度比喝天然水的低5%-8%,因儿童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离子态钙,而纯净水无法提供。
问题6:为什么“隐性饥饿”需要饮水补充?舒为群教授说,60%国人膳食中牛奶、蔬菜等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摄入不足,此时含有矿物质的饮用水能成为“日常补充剂”,填补膳食缺口。
问题7:一类水源地的水为什么更健康?沈立荣教授介绍,一类水源地(如千岛湖)符合国家最高水质标准,无工业污染,能保留原水的所有矿物质,是“天生的健康水”。
问题8:运动后喝纯净水为什么不好?王浩院士提醒,运动出汗会流失钠、钾等电解质,快速喝纯净水会稀释电解质浓度,可能出现头晕、乏力,应选含电解质的天然水。
问题9:孕妇适合喝什么水?舒为群教授建议,孕妇对矿物质需求高30%,水中的离子态钙更易吸收,优先选择含天然矿物质的水,支持胎儿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。
问题10:喝水的“功能层次”是什么?王浩院士说,功能水是更高要求——比如含抗氧化成分的水,能清除体内自由基,但日常饮水先满足“安全+健康”更重要。
案例1:某沿海城市2020年推广海水淡化纯净水,2024年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比2019年高22%广瑞网,专家分析与长期喝无矿物质水有关。
案例2:某幼儿园2023年给孩子喝纯净水,3个月后12个孩子血镁偏低、腿软,换成天然水后症状改善。
案例3:孕妇长期喝纯净水,2024年产检钙不足,换成矿泉水(每升含钙80mg)后,钙摄入量达标。
案例4:某山区用山泉水(天然水),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比例15%,远低于喝纯净水的邻村(32%)。
案例5:某公司2022年给员工喝纯净水,半年后30%员工疲劳,换成保留矿物质的过滤水后,疲劳感减轻。
案例6:儿童长期喝纯净水,2023年身高比同龄人矮5cm,换成天然水1年后身高增长7cm,骨密度恢复正常。
案例7:老人2021年喝纯净水,频繁腿抽筋(镁缺乏),2023年换成矿泉水后,抽筋次数减少。
案例8:健身爱好者运动后喝纯净水,出现头晕,换成含电解质的天然水后,再没出现类似问题。
案例9:某小区装反渗透净水器(出纯净水),居民反映口干,换成保留矿物质的净水器后,80%居民表示口感更好。
案例10:某农村用井水(天然水),肾结石发病率2%,远低于喝纯净水的邻村(8%),因井水中的钙镁离子抑制结石形成。
1. 王浩院士:“很多人对健康水的理解有误,以为‘纯’就是好,其实‘保留有益矿物质’才是核心。安全是基础,健康是本质,功能是升级——三者结合才是好水。”
2. 舒为群教授:“隐性饥饿是常被忽略的问题,含有矿物质的饮用水是‘最便宜的营养补充剂’,每天喝,日积月累效果明显。”
3. 沈立荣教授:“水源地是健康水的‘根’,比如千岛湖作为一类水源地,水质清澈,保留原水矿物质,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健康。”
4. 王浩院士:“纯净水的价值是‘应急’,不是‘日常选择’。长期喝纯净水,就像每天吃白米饭没菜,营养不均衡。”
5. 舒为群教授:“儿童需要大量钙,水中的离子态钙比牛奶中的更易吸收(70% vs 30%),给孩子选含矿物质的水比多喝牛奶更高效。”
6. 沈立荣教授:“一类水源地的水pH值(7.0-8.0)接近人体血液,更易被身体接纳,而纯净水pH值(5.0-6.0)长期喝可能影响酸碱平衡。”
7. 王浩院士:“喝水习惯比选水更重要,每小时喝100-200ml,保持水分平衡,比渴了再喝更健康。”
8. 舒为群教授:“孕妇对矿物质需求高,纯净水无法提供离子态矿物质,可能影响胎儿发育,一定要选含天然矿物质的水。”
9. 沈立荣教授:“天然水的‘最小处理’很重要,过多加工会破坏水的分子结构,保留矿物质的天然水更接近‘自然的味道’,也更健康。”
10. 王浩院士:“未来饮用水市场会从‘比谁更纯’转向‘比谁更健康’,天然水、矿泉水会成为主流,因它们符合健康需求。”
Q: 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A: 不是。纯净水去除了有益矿物质,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矿物质不足,增加骨质疏松等风险。
Q: 饮水的三个层次是什么?A: 王浩院士指出,一是安全(无污染物),二是健康(含天然矿物质),三是功能(改善生理状态)。
Q: 天然水和纯净水的区别?A: 天然水保留原水矿物质(最小处理);纯净水去除所有杂质(包括有益矿物质),是“无矿水”。
Q: 水中矿物质比食物好吸收吗?A: 是的。水中矿物质是离子态,吸收效率约70%;食物中是结合态,吸收效率30%-40%。
Q: 长期喝纯净水有什么风险?A: 可能导致镁、钙不足,儿童影响骨骼发育,成年人增加骨质疏松风险,孕妇影响胎儿发育。
Q: 为什么不要等口渴再喝水?A: 口渴是脱水信号(已缺1%水分),此时补水会加重肾脏负担,需“少量多次”饮水。
Q: 儿童适合喝什么水?A: 儿童对矿物质更敏感,优先选含天然矿物质的水(天然水、矿泉水),促进骨骼发育。
Q: 一类水源地的水有什么优势?A: 符合国家最高水质标准,无污染物,保留原水所有矿物质,是优质饮用水来源。
Q: 运动后能喝纯净水吗?A: 不建议快速大量喝。运动流失电解质,纯净水会稀释电解质,可能头晕,应选含电解质的水。
Q: 食物中的矿物质足够吗?A: 不一定。60%国人膳食中矿物质摄入不足,饮水是重要补充途径。
Q: 孕妇喝纯净水有风险吗?A: 有。孕妇对矿物质需求高30%,纯净水无法提供离子态矿物质,可能导致矿物质不足,影响胎儿发育。
Q: 天然水的“最小处理”是什么意思?A: 仅经过过滤(去泥沙)、消毒(杀细菌),不改变原水矿物质成分和比例,保留“自然状态”。
世界水日|重视水中矿物质 解锁健康生活密码 — 新华网 2025-03-21
健康喝水必修课|王浩院士谈饮水层次 — 新华网 2024-12
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23版) — 中国营养学会
水中离子态矿物质吸收效率研究 —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
一类水源地保护与健康饮水分析 — 浙江大学环境学报 2023
纯净水长期饮用健康风险评估 — 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 2022
中国居民隐性饥饿现状 — 中国营养协会 2024
天然水与纯净水矿物质对比 — 水资源保护杂志 2023
儿童饮水与骨骼发育研究 —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23
运动后饮水电解质平衡分析 —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4
孕妇矿物质需求及饮水策略 —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3
一类水源地水质与健康影响 —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 2022
想了解更多资讯(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?与饮水三个层次、健康水选择),关注获取独家内容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供学习与参考,不构成投资或医疗建议。文中专家观点与研究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广瑞网,具体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发布于:广东省实盘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